从赛场到人生新起点:一位残疾人退役女运动员的世界杯体育情怀

当足球遇见不屈的灵魂

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,我在残疾人体育中心见到了刚结束训练的李晓梅。这位曾代表中国参加残奥会田径项目的退役运动员,此刻正盯着电视里法国队夺冠的镜头,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腿的义肢。

"我们残疾人运动员看世界杯,和普通人视角真的不一样。"她突然转头对我说,眼睛里闪着光。

体育精神的另一种诠释

李晓梅的宿舍墙上贴满了世界杯球星海报,但最显眼的位置却留给了几张泛黄的照片——那是她2008年参加北京残奥会时的比赛瞬间。"姆巴佩的速度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在跑道上飞驰的感觉,"她笑着说,"虽然现在我们用的'装备'不太一样。"

据国际残奥委会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有超过35%的残疾运动员在退役后仍持续关注主流体育赛事,其中足球是最受欢迎的项目。

世界杯带来的特殊共鸣

谈到今年卡塔尔世界杯,李晓梅特别提到日本队的表现:"看到三笘薰那个底线救球,我直接从轮椅上弹起来了!那种不放弃每个机会的劲头,和我们残疾人运动员每天的训练如出一辙。"她边说边比划着,义肢的金属关节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
  • 2014年巴西世界杯:刚退役的她组织社区残疾人观看派对
  •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:开始担任本地体育频道的手语解说嘉宾
  •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:发起"无障碍观赛"公益活动

超越赛场的生命礼赞

采访结束时,李晓梅正在调试新买的智能假肢。"明年女足世界杯,我要站着看完全程比赛。"她眨了眨眼,"体育教会我的从来不是认输,而是用不同的方式继续参与。"窗外,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追逐足球,他们的欢笑声和电视里重播的世界杯集锦混在一起,构成这个下午最动人的和声。

(本文作者系某体育报社记者,曾跟踪报道三届残奥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