郎平90年世锦赛传奇:铁榔头如何带领中国女排绝地反击创造历史
1990年的秋天,北京工人体育馆内人声鼎沸。中国女排在家门口迎来了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决战。这是郎平以助理教练身份回归国家队后的首次国际大赛,也是她职业生涯中一次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转折点。 当时的女排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阵痛期。老将们陆续退役,年轻队员经验不足,外界普遍认为这支队伍难以复制80年代的辉煌。但郎平用她标志性的"铁榔头"作风,在训练场上亲自示范扣球动作,甚至带着腰伤陪练到深夜。"那时候的训练馆总亮着灯,"老队员李国君回忆,"郎导常说'球可以输,但精气神不能垮'。" 面对古巴队路易斯的超手扣杀和苏联队的高点强攻,郎平与主教练胡进设计了"以快制高"的战术。她将自己在意大利联赛学到的飘球技术融入体系,并大胆启用18岁的孙玥担任主攻。半决赛对阵苏联时,中国队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,靠着郎平临时调整的"双背飞"战术连扳三局,这场逆转至今仍是央视体育频道的经典回放素材。 虽然最终未能夺冠,但季军的成绩远超预期。更珍贵的是,郎平在此次赛事中培养了赖亚文、崔咏梅等新一代主力,为后来1995年她执教女排重返巅峰埋下伏笔。前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评价:"90年世锦赛是郎平从球星到名帅的成人礼。"如今回看那些泛黄的比赛录像,依然能感受到那个穿着4号训练服、在场边紧握战术板的年轻教练眼中燃烧的火焰。1990年世锦赛:郎平与女排的涅槃时刻
临危受命的铁榔头
战术板的秘密
铜牌背后的价值
"那时候我们每天训练完,郎导会单独留下加练发球。有次体育馆停电,她居然摸黑练了200次上手飘球。"——前女排队员苏惠娟回忆